最近,能抽出一点时间写写文章,尽量一周一篇的节奏。
年前有小伙伴让我聊聊储能这块,但当时这里参与的公司都很贵,不太适合参与,我就放弃了,虽然目前部分标的还是偏贵,我们可以多观察,毕竟这块是大趋势,主要通过降本驱动行业发展。
储能核心逻辑就是降本,储能电站建设主要成本来源就是系统成本,这几年都在不断下降。其次是主流的锂电技术路线成熟,导致成本下降。系统、锂电池成本下降,驱使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提升。
储能系统有几大核心——
第一是电池,电池是储存能量的。
其次有BMS,这是在车用里面也会用到,叫电池管理系统。
还有EMS,能源管理系统,然后有PCS(储能变流器)。
这几大核心都比较重要,所以它不单单是电池的表现,是这几个方面的融合,也涉及到不同的产业。储能系统成本:电池成本约占60%、PCS占比20%、BMS占比5%、EMS占比5~10%、其它配件5%。
虽然电池的成本占储能最高,但这也是最呆笨的原材料。储能系统最核心是EMS,因为国内企业最不容易掌握的一块领域,中小企业比较难做到。其次是BMS,还有PCS。
风光储能参与标的——
系统集成:阳光电源、比亚迪、中天科技、欣旺达、南都电源、许继电气、国电南瑞、上海电气。
电池: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国轩高科、亿纬锂能、派能科技、中天科技、天能动力(H股)、鹏辉能源、上海电气。
PCS:阳光电源、科华恒盛、盛弘股份、国电南瑞、许继电气、智光电气、上能电气、易事特、科士达、汇川科技、中天科技、中国长城、正泰电器、国电南自、华自科技。
BMS:中天科技、高特电子。
用户端参与标的——
户用及小型储能系统:派能科技、沃泰能源、特斯拉(美股)、比亚迪、阳光电源、正泰电器、欣旺达、宁德时代、锦浪科技、固德威、英威腾、协鑫集成、
中大型储能系统:南都电源、阳光电源、比亚迪、派能科技、智光电气、中天科技、许继电气、亿纬锂能、国电南瑞、科士达、易事特、盛弘股份、圣阳股份、特斯拉(美股)、欣旺达、华府储能、中恒电气、亨通储能、正泰电源、天合光能。
电池:南都电源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国轩高科、亿纬锂能、派能科技、中天科技、中航锂电、骆驼股份、鹏辉能源。
PCS:阳光电源、科华恒盛、盛弘股份、中天科技、许继电气、国电南瑞、科士达、智光电气、汇川科技、正泰电源、易事特、中恒电气、禾望电气、上能电气、英博电气、锦浪科技、固德威、古瑞瓦特、英威腾、永联科技、中国长城、华自科技、特变电工。
BMS:高特电子、星云股份。
说实话,储能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发展一直很好,但到了中国却推广缓慢,其实,这跟中国和国外的应用场景不同有关——
由于国外人口密度低,电力公司更多是私人公司,极少像我国有政府补贴,导致电力公司的运营管理成本较高,这些费用又摊分在电费上,导致下游消费者使用的电费也比国内高不少。
由于这几年光伏、风电技术不断成熟,大多数国外消费者宁愿自己搭建光伏、风电自给自足,储能在消费级层面的需求旺盛,比国内更早发展、下游需求更大的情况下,国外储能发展自然比国内好。
如果给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测,国内储能未来哪个时候开始爆发?
第一阶段:到2025年,储能成本降至1500元/KWh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电端储能可实现平价。
第二阶段:到2030年,储能成本降至1000元/KWh时,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可实现平价。
从下图可以看出,2025年之前因为光储还没平价所以整体需求爆发并不明显,到了2030年之后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都实现平价,储能需求迎来高速增长。
好,储能产业链就聊到这里,由于储能参与标的较多,逻辑也不一定好理解,华叔后面会抽一些好的企业去聊,今天就不展开说了,等待华叔后期更新。
微信又又又改版都让华叔非常揪心,小伙伴都说找不到华叔,只有大家“星标”华叔聊科技,微信怎么改版也能找到华叔。
每天码字不易,不求打赏,觉得华叔文章有用,希望能素质三连,感谢。
企业推文快速查询方法:
方法一:回到“华叔聊科技”首页,点入“龙头追踪的龙头精选”即可查阅。
方法二:在华叔聊科技首页右上角点击“…”,进入历史消息页面点击右上角的“放大镜”,输入您想了解的企业名称,回车后即可获取相关推文。
顺便在历史消息中点击“…”,星标华叔聊科技,这样找华叔更方便哦。
▼最全的科技信息就在这里▼